《魚圖》007
上圖是這期《魚圖》最初寫作的地點,2024年12月7日晚上11點40分的聖艾蒂安火車站角落插座旁,繼巴黎教堂寫信後,《魚書》旅行寫作又增添了新地點。
此時,火車站中央聚集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,有人說英語,法語,阿拉伯語,還有人如我說漢語。因為是週六深夜,車站人員早已下班,所有商店,連同廁所都關了門,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插座給手機充電。可火車就沒手機幸運了,因為斷電壞在聖艾蒂安站內,導致這一區域法國鐵路交通癱瘓,我回家的火車也晚點了一個半小時。
真是奇怪的一天,好不容易出趟門,不但一直被困,還見證了一次深夜鐵路癱瘓。
聖艾蒂安位於法國東南部,是法國著名的藝術設計之城,也是十九世紀歐洲工業中心,這裡以足球隊著稱,球員身穿綠色隊服,稱為綠人,因此綠色也是聖埃蒂安的顏色,城市引以為傲,還專門開闢了綠人博物館。
去聖埃蒂安是臨時起意,主要想逃避光明節人流逆向出城,而去聖埃蒂安的火車票剛好打折,且那裡的聖誕節前也有各色活動。買票前我和神奇女孩哈莉相遇,聊了五分鐘就訂了票。早上八點半的火車,哈莉在最後一分鐘跳上車——她奇怪地完全不在狀態。
一出聖埃蒂安火車站,就看到一個奧運五環雕塑,奧運會過去快半年了,這座城市仍然在地標處保留著奧運標誌,好像時間停止了。車站前便是傳說中最古老的輕軌電車,老式鐵軌間距不到一米,因此電車又瘦又長,有點可愛。
出火車站,沿大路走,和馬賽火車站出來的感覺極其相似,大概火車站建在丘陵高地上,站前就是大路,上上下下,總給我通向大海的幻覺。然而這裡終究沒有水,只有山和礦。往中心城區走,像參觀建築博物館,一路可以看見各個時期的建築:新藝術風,裝飾風, 工業風,中間夾雜著後現代風,當然越往老城走,越變成了十七十八世紀風。城裡絕大多數過馬路的紅綠燈居然要手動去按才能轉換,再走下去,十二月的冬天瀑布一般落下雨來,把我和哈莉淋成了落湯雞。
和哈莉出門,我向來放心,她自帶神奇氣場,每次眼見要下雨了,走著走著天無一例外放晴。她也覺得自己被宇宙寵壞,自信被上天護佑的運氣,出門從不帶傘。然而在這座城市,哈莉的神力完全失靈,本來要看當代藝術展館的我們,竟然怎麼走都走不到那裡,只好在主城區小街上鬼打牆一樣找店面避雨,寒冷中我們都被一個燈光輝煌,展品奇幻的櫥窗吸引。
困在時間裡的古董店
這是甚麼?在冷雨和灰氣籠罩的城市散發出橙色的溫煦的暖光,抬頭看招牌:古董店⋯⋯1861年創立⋯⋯門口一個古色古香的木椅子,店門玻璃上貼著張海報:內售巧克力。
古董店賣巧克力?這賣的是古董巧克力?
推門進去,我就看見正對著門,一隻被罩進玻璃中的兔子。這兔子被罩住是因為會跑嗎?我心下一陣緊張,感覺要在此地停留了。店主迎來,一個七十多歲白髮蒼蒼的老爺爺,穿著黑色高領毛衣,戴著六邊形黑框眼鏡,後背挺直,風度翩翩。古董店裡擺放著各個時代的奇怪東西:天花板上掛著漂亮的水晶燈,牆上掛著各種時期的畫,地板上是型態怪異的木頭椅子,桌子上擺著銀器和瓷器,白色的大理石雕塑,近代地球儀,還有一本关于木匠的一米長的插图古書,店內居然還有滿是玫瑰花紋樣的陶瓷馬桶⋯⋯
老爺爺問我們從哪裡來,我們回答里昂。
他像聽不懂,故意擺出一副輕蔑的神情:里昂在哪裡?聖埃蒂安郊區?
我笑出來。居然忘記里昂和聖埃蒂安這兩座城市水火不容。它們都是法國最早的工業城市,19世紀初都建立了最古老的鐵路系統,里昂產絲,聖埃蒂安製作緞帶,里昂有絲織工人,聖埃蒂安有礦工,兩座城市的工業家合作通婚又相互競爭,歷史上又有土地爭端。從20世紀三十年代,城市的球隊也總是對決,不分伯仲,所以當里昂人聽見聖埃蒂安會嗤之以鼻,聖埃蒂安聽見里昂會不屑一顧。兩座城市就像兩個鬧脾氣的小朋友,一個離不開另一個,可一見面就吹鬍子瞪眼的。
老爺爺逗笑我們後,我們接著問巧克力的事,他便把我們引向玻璃展櫃。第一次看見巧克力像博物館一樣陳列在櫥窗裡,根據分類展示:有黑巧,牛奶巧克力,有加了羅納河水的,有加了可可豆酥皮的⋯⋯
為什麼會賣巧克力?
老爺爺說,因為他的孩子都在航海,從拉丁美洲販運可可豆和朗姆酒來歐洲,可可豆通過水路運來後,直接在聖埃蒂安附近沿河的巧克力作坊加工,朗姆酒在荷蘭買賣,一些樣本就陳列在他的古董店,所以他算是幫孩子代售。
巧克力展櫃上掛著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航船的模型,當他談論航海販運可可豆時,我一會兒抬頭看看古老的船模,一會兒看看他,有點恍惚,總覺得他的孩子是坐著帶有巨大白帆,細細桅杆的古代航船出海,而談論原料運輸的我們,也不知處在地理大發現後的哪個時代,還要看看哪裡的珍奇物種。
老爺爺一邊介紹,一邊拿出一個精緻的古色古香的小瓷盤,裡面放著烤製的可可豆,邀請我們嚐嚐孩子們運來的美洲特產。我拿起一顆,外衣酥脆,黃綠色的皮,裡面包著深咖啡色的豆,乾乾的,初看像個燒焦的開心豆,帶著一種濃郁的香氣,一口咬下去酥脆,起初沒什麼味道,再咀嚼便苦澀不堪。人生第一次吃可可豆,居然是在古董店,吃下去後,我的胃便開始抗議:原來我的身體才是古董,而來自遠方的它們太生猛新奇了。
閒聊時和老爺爺談起古董生意,他說,這家店馬上要關門了,因為他要退休,他是家族古董生意的最後一代——他的收藏,現在也只是老朋友間玩賞而已,阿里巴巴和亞馬遜這樣網絡購物的興起,人們更願意在家裡使用電腦,一個點擊便能買來世界另一端的東西。古董店已失去原有功能,可能都會漸漸消失。
的確,古董店的功能,此前是展示新奇的遠方發現,古老的收藏代表著一個人,一代人,一個家族的品味,興趣,好奇。法國古董店和中國的功能完全不同,前者展示交流的是古代的物件,二手珍品和來自遠方的新奇物件,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學和生物學樣本,而中國的古董店主要是文人階層書畫古玩的交易場所和會客處,是本土文化物件的民間流通場所。法國的古董店收藏,重在展珍奇之物,而中國的古玩店收藏,重在藏貴重之物,能擺出來讓人看的基本不值錢,要看好東西得跟著藏家去隱秘之處。
這就是為甚麼互聯網購物的興起,對法國古董店來說是一大挑戰。互聯網讓世界成為一體,讓遠方消失,現在將珍奇之物用Google Lens等一掃,不但知道哪裡有賣,價格如何,那邊世界工廠馬上可以複製低價銷售。而對中國古董店來說,互聯網購物基本沒甚麼危險,因為它們的收藏本來就不輕易分享,更不靠遠方和此處的信息差,而只靠買家鑒寶的眼力。買到假貨是藏家的無知,不是店家的無信。中國古董店上網會加速圈內信息流通,而真正的交易,從來都是線下,多次看貨,多次面談,幹一票吃好幾年。
此處和遠方信息差的消失,使法國的古董店變成了古董,隨之漸漸逝去的還有幾個世紀圍繞古董店的物品流通和社交生活。不過1861年開到現在,真的好可惜啊,我嘆了一句。
這種事就是這樣,老爺爺聳聳肩,我對此事已經看得很淡,每一件東西都是有故事的,在開店中我也獲得了許許多多的快樂。
困在好吃故事中的我
告別老爺爺的古董店,懷揣著巧克力,我和哈莉繼續前往設計之城展館,然而剛出去不久,瓢潑大雨又來了。時近中午,還不如找個地方吃飯避雨。在法國最具本地特色的吃飯場所,當然是食品市場(Les Halles)。
法國每個城市幾乎都有自己的食品市場,類似中國的美食城,各個餐館小攤集結在一處,人們在公共空間吃飯,可以選擇一個餐館的套餐,也可以在每個餐館買點東西拼起來吃。聖埃蒂安有兩種特產最著名,一是土豆絲餅,二是奶酪。對東南部山城來說,土豆,奶酪,麵包,火腿是美食四大金剛。如果法國美食可以精簡到最低層面,那麼一塊烤製酥軟的麵包,一塊上好的奶酪,對普通人來說就可以直通天堂。從這點上看,法國人倒有點像中國北方人,一個饅頭加一塊腐乳,可以樂一整天。
聖埃蒂安的土豆絲餅(下圖右上部)每家配方不同,也加入奶酪洋蔥等物,吃起來外皮土豆絲根根酥脆,但內部卻十分軟糯,我們買了兩個小餅一共3歐。食品市場當然還有海鮮的攤點,和哈莉點了炸小魚,雖說完全不是山城特產,卻讓她懷念起了家鄉的海,而我也從沒一下子吃過這麼多海洋小魚,看到有頭有尾堆疊的魚們起初有點怕,再吃感覺稍有腥味,這裡的炸小魚一份12歐。
哈莉是美食家,可以為一份咖啡一塊餅坐兩三個小時的車去尋找,也可以每年坐火車專門去某家店嚐某種美食。在這點上我自愧不如。雖然寫了本書叫《好吃的故事》,但我和美食的關係相當曖昧:我喜歡它們,卻沒什麼非吃不可,也沒有什麼特別迷戀,平日我的胃就像個融合古今中外的大巴扎(家裡唯一的菜譜是博物館買的中世紀菜譜,感謝胃一直以來的包容)。美食對從前的我是一個串起人生故事的線索,而現在則成為一種啟示,幫助和引導我來認識一人,一地,一國。
在聖埃蒂安食品市場,有不少外國食品,比如日本拉麵,黎巴嫩小吃,土耳其烤肉攤點,當然本地特色就是奶酪。人們可以買不同的奶酪拼盤,再去食品市場的酒水攤要一瓶葡萄酒,麵包店買一個麵包,就可以美美地吃一頓。
雖然小魚和土豆餅已經不少,但是,兩個熱愛美食的人,怎麼可以放過奶酪!於是我們又點了烤奶酪二人套餐。Mont d'Or的奶酪不算地區特產,年輕服務員烤製時毫無經驗,導致奶酪初溫就端上來,於是等待了二十五分的我們,又在哈莉對服務員的指導下,等待了一刻鐘才吃上烤好的可以拉絲的奶酪,在冬日的冷雨中足夠禦寒。
吃完奶酪,才發現我們居然在食品市場逗留了很久很久。
雖說我們旅行的首站要去設計之城,然而從早上九點火車到聖埃蒂安,我們怎麼走都走不到,等吃完飯終於到達,才發現那裡又是個美食餐具展覽,展廳內放著美食小影片。餐具展並沒什麼驚艷,倒是各國關於美食的小影片頗有意思,簡直就是個《好吃的故事》國際版。因為吃太多,坐在木頭長椅上看電影的哈莉睡了好長一覺,而我也在眼皮打架中看完了電影。
從設計之城出來,我們都有點失望,哪裡是個城,就是兩個展廳。於是悻悻然往城區走,走著走著,天上又是瓢潑大雨,我的傘完全不頂用,這回被徹底淋濕:想進教堂躲雨,教堂關門,去商店,可路上連個店的影子都沒有,著急中哈莉的腳還被後面人的輪椅碾傷。
這是我人生出行最狼狽的一天!從來沒有出現這樣的事!我看展覽居然睡著!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睡著!這樣下去以後自己一個人出門太危險了!哈莉邊走邊抱怨。
歡迎來到我的世界啊,對於出行中發生類似的事,我早已淡定。
看來我真是從前被上天寵壞了,哈莉笑著說。
一切為了這一刻
回到城裡,天色已暗,我們經過兩個廣場,在聖誕集市看了看,又冷又濕手機沒電中,我去找了家店理髮(旅行中不要向我學習,有毀容風險),哈莉則找了家咖啡館取暖,我們都在為晚上的活動養精蓄銳——這才是來聖埃蒂安的主要目的:參加聖Barbe節慶典。
說起聖 Barbe,我也是來此地前才知道。她居然是被自己的身生父親殺死的。Barbe生活在三世紀,是個年輕漂亮的女孩,當時很多有權勢的男人想要娶她,可她就是不結婚。父親一怒之下把她囚禁在高塔,那裡她獲得耶穌啟示信教,鑽了三個窗子逃跑(象徵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信仰的具象化)。她父親怒氣沖沖拿著劍追趕,她躲進城市,卻被牧羊人發現舉報,牧羊人拉住她的長髮拖到法官面前。由於誓不叛教,法官給她用了最重的刑罰:炮烙雙乳,折磨透頂,然後讓馬拖著裸體的她在城市環遊示眾。但因為耶穌和天使保護,她並沒有感到疼痛,裸體示眾時也被天使遮擋。而此後,憤怒的父親竟然將她砍頭。殺人後,天上突然有閃電落下,將她父親直接燒成灰燼。
這個故事聽起來特別有現世報風格,雖然宗教元素寬慰人心,可讀來仍然為背後的血腥不寒而慄。聖Barbe的傳說其實展現的是人最為深刻的衝突:脫離制約尋求自由的人的力量(聖Barbe)和維護規範劃定界線的機器力量(父親)之間的爭鬥;個人自由和無愛的社會規範之間的衝突;生物性父親和精神性父親之間的戰爭。這同時也是一個囚禁和突破囚禁的故事。囚禁和摧毀人的是無愛的制度以及建立在其上屬世的因果鏈條,而突破囚禁,擺脫鏈條,重講故事的力量就是信仰。
因為聖Barbe受難過程中火的關鍵作用,天主教信仰中,聖Barbe也成為了火聖人。人們用火折磨她,可最終人火無法傷害她,因為人火不論如何肆虐,頭頂之上,還有天火,精神性父親的偉力和愛遠遠大於生物學父親(這種觀點放在中華文化中簡直就是謀逆和找死⋯⋯)。火在基督宗教中是上帝的象徵符號。摩西在火中聽到十誡,聖Barbe在火中受傷,在火中成全,火的偉力彰顯了上帝的正義,淨化的大能。因她和火的關係,每年12月4日是聖Barbe日,也是法國消防員節日。她至今還是礦業工人,焰火行業的主保。聖埃蒂安盛產煤炭,十九世紀就是礦工城市,這裡修建了這個國家最早的鐵路。和火打交道的煤礦工人自然奉其為主保。而且因為煤礦中常有橫死之人,向聖Barbe祈禱,也可以幫助在死前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懺悔,並接受天主教臨終抹油聖事的人進入天堂,因此,聖Barbe信仰其實也遍及了所有橫死之人,成為了他們進入天堂的通道和希望。
聖埃蒂安每年都會在十二月上旬的週末慶祝這一節日,它是整個城市的慶典。這天的儀式18點半開始,首先是全城遊行。為死者祈禱,每個人都要拿上蠟燭或燈具。等我們到達時,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很多人,一個協會搭起棚子賣自帶蠟燭的燈籠,價格是3歐。點上燈籠,我也等在教堂前,想看看會有甚麼宗教儀式。然而讓我極為震驚的是,整個活動都在廣場上,教堂根本就沒有開。而儀式開始的講話讓我明白:這是市政府組織的文化活動——對法國這個政教分離原則至上的國家來說,市政府不可以組織宗教活動,即使是宗教節日,也會嚴格按照政教分離原則執行。因此,在這個廣場上,我們看不到任何大型宗教聖像物品。
市政府人講完話後,人們便開始提著燈籠遊行,目的地——煤礦。冬日寒夜提著燈籠和眾人遊街,這事還發生在兒時。而我第一次徹夜觀察宗教慶典也起始於二十年前這樣寒冷的冬夜。時間錯位地在我面前鋪展開來,有幾乎相同的元素,完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,但所有的過去都指向正在被我書寫的人生故事,也許這是同一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,誰又能知道呢。提著燈籠走在街上,過去不斷閃回,與今日完全連結在一起。我短短的人生啊,那些記憶中難以忘懷的小小光芒,那些點著自己的燈燭一個人或者和一群人不渝行走的日子,原來一直都在啊。
到達聖埃蒂安的煤礦遺址,在眾人中等待,才發現礦工裝扮的市民在後面抬著Barbe的聖像也來到了煤礦。聖像被安置在人群最前面,正對煤礦,等待著這裡的煙火表演。
哈莉提著燈,不知去向。而奇怪的是,一到達煤礦,天上的雲就退去,一片明月高懸!冷風冷雨奇蹟般地全都沒有了。晚上八點,煙火正式開始。
來到聖埃蒂安前,我看過大大小小的煙火表演,然而我完全沒有想到,這裡的煤礦遺址煙火,居然把我看到淚流滿面。在遺址牆上,投射著礦工的畫面,旁邊有音樂,而煙火居然是按樂章分隔的。我從來沒有想過,煙火也可以講故事,而且和聲,光,影,火,煙霧一起,講一個催人淚下完全不需要文字表達的故事。
煙火第一章是紅色,那些煙霧,噴火,礦工血淚生活的艱辛和勞苦,之後的章節是藍色,那些死去礦工的悲慘命運,煙火用了細碎的,金黃的小點描述,從天上灑落下來,好像眼淚。第三章是祭奠,白色的主調,好像他們的靈魂最終被接納,飛揚入天際,而最後一章,是輝煌的金色和彩色,是慶典和致敬,是建立在他們生命基礎上人類整個工業文明的發展和綻放。
站在滿天煙火之下,我一直在流眼淚,腦子中只有兩個法文詞:生命和綻放。
我想這就是藝術作品背後故事的力量,用不同的手段和敘述方式,講對人心和靈魂說話的故事,講生命的死亡和復活,講文明的消失和綻放,講困境,講突圍;講休憩,講行走;講創傷,救贖;講悲傷,慶典;講自由和愛。煙火散去,人群鼓掌,歡呼和喝采,身邊的法國人一直在說:太精彩了!太精彩了!今年是最精彩的!
在紛亂散去的人群中找到提著燈籠的哈莉,她被震撼到語無倫次。原來此前她被擠到人群最前面,和聖像站在一排,表演中的噴火直接烤到了臉。她不停地對我說著感謝,感恩,說著這是她人生中見證過的最美的一次煙火。好像一切,困在聖埃蒂安的一切,都為了等待這場雨過天晴,明月高懸下的美好時刻。
突圍與新生
這個漫長的旅行故事講到這裡,恐怕你應該猜到後續發生了什麼。
離開煤礦,雨又一直下,來到火車站,本想帶著煙火的所有感動回家安眠,結果又被困住,等一輛完全不知何時到來的火車⋯⋯於是有了開頭一幕,我找了個插座寫這封《魚圖》的場景。
寫著寫著,突然前面傳來一陣歡呼,抬頭一看,正對面兩個人擁抱在一起:
生日快樂!周圍的人對那個女人喊著。
一看表,零點整。
生日快樂!
我也輕輕說了一句。
這時,火車站廣播突然發話,叫滯留乘客上車,我們的車終於要來了。
聖埃蒂安啊,你真是要把我和哈莉留到今日的最後一刻,不然不放人啊。
花絮:
神奇女孩哈莉回到家後,看到房門鑰匙插在門上,好在家裡沒被盜。雖然罕有地完全不在狀態,她仍然是上天的寵兒,好像只是被訓了一回。
我下了火車後搭乘地鐵,一點多鐘空空如也的地鐵突然上來個人,偏要坐在我對面,一抬頭,就看到他拿著個綠色的藥房包,上面赫然印著某著名里昂人的名字。
而我也最終幸運地在最後兩分鐘趕上最後一趟電車,出神地看著屏幕裡第二天的戲劇廣告發呆,那戲劇的名字是:
《Je suis trop vert》(法文字面意思:我太綠了;引申意思:我太悲劇,沮喪了)
綠城一日遊後,好像收到一條抱怨,深夜電車上的我看到這個笑得像個鬼。
看來縱使被困,停滯,等待,前行,原來一路都有自己要習學的功課,一路都被悄悄地陪伴,引導,愛著,護佑著啊。
僅以此文,祝《魚書》所有讀者2025年新年快樂,健康平安!
感謝和感恩貓老師一年辛苦認真的校對和繁體字教學!
感謝媧小姐大半年的翻譯,你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!
感謝嗅的大力支持,給了我很多勇氣和信心!
感謝霞夫婦的一直追蹤和反饋。感謝燕妮,+1,無解,哈莉等等朋友的陪伴。
還要謝謝訂閱了或者沒訂閱的,一直在看或者一直在偷看的你😄
未來一年,《魚書》和Fish Books都會去舊維新,重新調整方向,重新出發。
願各位面臨生命中變動和更新的朋友們堅忍,堅持,堅信你們都是被宇宙神秘力量愛著,最終都會走出困局,美麗綻放。至少《魚書》不停,你們每次看到它向你游來,就是這種力量存在,護佑,流動和愛的證明。
第一時間看《魚書》,當然還是要訂閱啦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特別喜歡古董店有時堆積如山(搖搖欲墜)帶來的臨場感,希望古董店不要消失阿。
古董店經營不好的話,房租很難負擔,所以一直在消失。很多人只能把店關了,開車去古董市場賣古董。我覺得這行業不會消失,但店很難說……